文章关键词: 青春期学习动力无趣感拖延自我同一性

2022/09/07

问:


孩子快要上高中了,但她的学习状态真的很让我担心,在家学习的时候总是挡不住其他东西的诱惑,有时候是手机,有时候是小说,或者去鼓捣一下她画画的那些东西,完全不专心。




这样成绩肯定不好看啊,她就说感觉老师也确实讲过,但自己就是容易忘记,要不然就是遇到题目就不会了,好像“死记硬背”可以,但是运用起来总是困难。


我也给她报过课外的学习班,也会讲一些学习办法,但效果都不好。她说觉得学习没意思,看到那些题目就枯燥,只想继续学画画。因为这个我们还有过矛盾,现在她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就是学习,其他都不重要对吧,但怎么都说服不了她,我真的很想知道以后要怎么办,这弄得我也很焦虑。




解答咨询师


王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GPST国际催眠师

高级企业EAP执行师


擅长领域:学业问题,人际关系,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惊恐等),个性发展,自我探索与成长,职业咨询,亲密关系(情感问题、婚姻问题),亲子关系

心理咨询从业5年,累计咨询经验1000小时以上

这位家长,你好。
从你的提问中,我感受到了你的担忧、烦恼和无措。
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父母是做好完全的准备后,才迎来孩子的青春期的。
当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变化有了越来越多属于自己的想法,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想要更多的空间和秘密,不再对父母敞开心扉;因为学习、玩手机、交友、生活习惯等大大小小的问题,家里经常矛盾不断。
父母们在感到孩子变得陌生的同时,也一定会感受到紧张和无助。
而这种感受恰恰源自于我们对青春期孩子的不了解,一旦我们对他们有所了解,必然就能产生不同以往的视角和思路,与他们更好地相处。

接下来,我会试着从3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帮助你多一层视角了解你的孩子。

化无趣为有趣,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我们都知道,人最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越是能够成功吸引孩子兴趣的事物,也就越容易让他们坚持。
在现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孩子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电子设备掌握各种“有趣”的信息,相交之下,学习也就很容易沦为乏味的事情。
一旦感到乏味,拖延、分心、对学习没有兴趣自然随之而来。
只有让孩子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解决难题带来的快乐,才能减少学习上的拖延、分心和无趣感。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专心学习的氛围。在孩子学习时应尽量避免产生让其分心的因素,比如,父母应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聊天。

在孩子的书桌上应尽量避免摆放让其分心的物品,比如手机、小说、漫画、IPAD、玩具等。如有需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桌。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分心是常态,父母需要时常给予动力支撑


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定时清理目标,让孩子从不断达成目标的快乐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困难的原因。比如,孩子学过的知识容易忘,父母就需要帮着孩子一起探究,究竟是基础没学扎实,相关习题做得不够,还是记忆力本身出现问题导致了善忘。

再次,父母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以肯定、鼓励的态度教养孩子。当发现孩子偶尔没有出现拖延、分心的情况时,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逐渐养成不拖延、不分心的习惯。

尊重孩子学习的权利,

也尊重孩子玩乐的权利

青春期孩子的核心发展任务是确定自我同一性,也就是探索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会有迷茫,有尝试,有痛苦,有起伏。而父母们要做的就是协助孩子完成这一任务,帮助他们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根据开篇的提问,以下3点,可供父母们参考

#1

兴趣爱好既能为孩子提供设定和实现目标的经验,也能让他们有机会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自我发现,更有助于自尊的养成。
当一个孩子拥有一项拿得出手、值得自豪的特长时,他会更有信心和毅力去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因而,父母们需要鼓励孩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

孩子在拥有学习的权利的同时,也拥有玩乐的权利。
很多时候,父母们一看到孩子玩乐就会生气,觉得孩子又在不务正业。殊不知,孩子是有创造性的,当父母愿意把时间交由孩子自己支配,他们反而容易展现出更高的学习效率。

由此,我们需要学着信任孩子,不要把玩乐这件事污名化。

#3

父母们不妨抽些时间去跟孩子聊他们的梦想,和兴趣爱好

可不要小看这看似普通的闲聊,那是在帮助孩子将他当下的所学、所思,与他的未来、他的使命感、他的社会责任感之间建立链接。这样的链接建立得越好,孩子日后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越强,从而慢慢地探索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彼此尊重是跟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在第二个视角中,我强调了要尊重孩子玩乐的权利,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有些父母可能会想,自己的孩子没什么自觉性,如果把自主权交还给他,那他肯定放任自流,成绩一落千丈,自己必须得管。
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不是说不能管孩子,只是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明明想跟孩子好好沟通,但孩子一听就烦,不是假装没听见,就是关上房门不听,甚至可能跟父母大吵一架。
假如事后反思,父母们往往会发现,之所以沟通无效,是因为自己常常忍不住居高临下,以过来者的身份去指点江山。
想要跟孩子好好沟通,态度是最重要的,以下3个要点,有助在亲子间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01
减少消极的沟通方式
跟孩子沟通时,父母们常常会不自知的用以下方式来表达:批评和嘲笑;给予太多的命令或建议;轻视孩子的问题,觉得他们的烦恼和困惑微不足道。
殊不知,这样做,只会让父母把自身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失去表达自己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切断了跟父母沟通的愿望。
02
表达想法和感受,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当父母感到生气时,往往会直接针对孩子的行为发脾气,希望通过批评和指责让孩子做出改变。可这样非但无效,反而会让孩子因反感更加固执己见。
父母可以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知道他对你造成的影响,当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思考解决方法时,反而更有可能做出行为上的改变。
03
积极的倾听
这要求父母在孩子表达时,全神贯注的倾听
即使你知道孩子要说什么,即使你觉得他的想法很蠢,即使你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抱怨、指责,也不要打断,让他按自己的方式说下去。在孩子说完后,你可以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以表示在认真的倾听。


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父母的爱、信任和尊重。
跟他们相处时,父母一定要学会抓大放小,不要唠叨,不要巨细靡遗的样样都管,可以向他们提供信息和建议,但不要替他们做决定。
待在他们的身边,成为最好的陪伴者、守护者,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如果尝试了以上的方法,依然无法独自解决问题,那么,建议你找个时间,与咨询师当面聊聊。


-End-





推荐课程

  •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了解详情
  • 【上海心理学会】春雷计划 · 家庭教育指导师

    【上海心理学会】春雷计划 ·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了解详情
  •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