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青春期学习动力无趣感拖延自我同一性

文章关键词: 青春期学习动力无趣感拖延自我同一性
问:
孩子快要上高中了,但她的学习状态真的很让我担心,在家学习的时候总是挡不住其他东西的诱惑,有时候是手机,有时候是小说,或者去鼓捣一下她画画的那些东西,完全不专心。
这样成绩肯定不好看啊,她就说感觉老师也确实讲过,但自己就是容易忘记,要不然就是遇到题目就不会了,好像“死记硬背”可以,但是运用起来总是困难。
我也给她报过课外的学习班,也会讲一些学习办法,但效果都不好。她说觉得学习没意思,看到那些题目就枯燥,只想继续学画画。因为这个我们还有过矛盾,现在她作为一个学生最重要就是学习,其他都不重要对吧,但怎么都说服不了她,我真的很想知道以后要怎么办,这弄得我也很焦虑。
解答咨询师
王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GPST国际催眠师
高级企业EAP执行师
擅长领域:学业问题,人际关系,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惊恐等),个性发展,自我探索与成长,职业咨询,亲密关系(情感问题、婚姻问题),亲子关系
心理咨询从业5年,累计咨询经验1000小时以上
接下来,我会试着从3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帮助你多一层视角了解你的孩子。
化无趣为有趣,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那么,父母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专心学习的氛围。在孩子学习时应尽量避免产生让其分心的因素,比如,父母应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看电视、聊天。
在孩子的书桌上应尽量避免摆放让其分心的物品,比如手机、小说、漫画、IPAD、玩具等。如有需要,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书桌。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分心是常态,父母需要时常给予动力支撑。
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定时清理目标,让孩子从不断达成目标的快乐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父母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困难的原因。比如,孩子学过的知识容易忘,父母就需要帮着孩子一起探究,究竟是基础没学扎实,相关习题做得不够,还是记忆力本身出现问题导致了善忘。
再次,父母要多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以肯定、鼓励的态度教养孩子。当发现孩子偶尔没有出现拖延、分心的情况时,就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帮助孩子逐渐养成不拖延、不分心的习惯。
尊重孩子学习的权利,
也尊重孩子玩乐的权利
青春期孩子的核心发展任务是确定自我同一性,也就是探索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根据开篇的提问,以下3点,可供父母们参考:
#1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要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
由此,我们需要学着信任孩子,不要把玩乐这件事污名化。
#3
可不要小看这看似普通的闲聊,那是在帮助孩子将他当下的所学、所思,与他的未来、他的使命感、他的社会责任感之间建立链接。这样的链接建立得越好,孩子日后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越强,从而慢慢地探索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彼此尊重是跟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