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高敏感感官刺激灾难化思维沟通模式心理学

2021/03/09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贵族小姐敲响了森林中城堡的大门。
满头白发的管家老奶奶打开门,带着贵族小姐去了客房,并在床上垫了十条被子,然后安心地离开。
第二天一早,贵族小姐却面容疲倦,她说昨晚翻来覆去没睡好,感觉被子下有一颗豌豆。
老奶奶半信半疑,却真的找到一颗豌豆,她惊呼:“您一定是位公主,这才是真正的公主啊!”


......
小时候看《豌豆公主》的童话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位公主着实矫情,身体的感觉怎么会那么灵敏?
但有时这种敏感就是与生俱来的,并蕴含在人格中,这就是——高敏感人格。

1

如何识别高敏感的人?



“高度敏感型人格”是美国心理医生伊莱恩 艾伦提出的,虽然它常常被误认为是“内向型人格”,但高敏感和内向是两个独立的概念。
全球约有20%的人是高敏感人格,高达15亿的人口因高敏感而感到困扰,他们有哪些特征?
-害怕去人多的场合,因为扑面而来的信息量太大了,这让他们无法呼吸。室内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持续的噪音、无聊的话题让他们惶恐不安;
-脑海中总是浮现灾难性的画面,容易把结果想得很悲观,然后深陷其中;
-容易成为朋友的倾诉对象,高度共情的结果是,特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


-害怕发生冲突,却总想着“如果当时说了反击的话就好了”;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并喜欢做计划,每件事都要做好周全的准备再行动;

-总是为别人着想,最后却总是为难自己;

-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较高,喜欢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充满想象力和创作力。



高敏感人格的特征还有很多,主要来自遗传。高敏感人群总是觉得疲惫的原因是,他们能感知到的信息太多了,这就好像别人的头上只有1根天线,他们却有10根,这注定会让他们接受到更多的信息,并因此产生大量的情绪。

所以,我们可以做的是,先区分自己是不是高敏感人格,如果是的话,就要学会避开自己的雷区,并让自己享受这个天赋。

2

高敏感人士的自救指南



在《高敏感是种天赋》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最让高敏感人士不安的几件事,并给出了许多具体的建议,实在是高敏感人士的“救命稻草”。

这些建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们需要屏蔽过度的感官刺激。

在信息量爆棚的时代,我们渐渐成为手机的“奴隶”。每天起床就去找手机,入睡前仍不忘刷手机,生怕遗漏了什么热点,错过了一条消息。

但其实,哪有那么多热点,那么多消息?过多对手机的关注只会消耗我们的精力,而手机的蓝光更会影响入睡,造成恶性循环。


另外,无效的社交也会大大消耗我们的个人时间。自从有了微信群,那些消失多年的同学、同事、朋友就再次出现在你的生活里。

他们会邀约你参加饭局,向你安利产品。但是,那么多年都没联系的感情,怎么可能会因为一顿饭、一次旅行就死灰复燃?

在你在和他们交往中,你需要重新认识他们,需要找到话题去打破尴尬,或者苦于应付他们的问题,对你来说,这才是更大的折磨。


这样的饭局最后不过就是吃了个寂寞,而那些活跃过一下子的微信群很快会进入休眠期,大家还是各忙各的,私下里绝无往来。
为了这“昙花一现”的热闹值得付出吗?对于高敏感人格,尤其不要。朋友不在多,贵在知心,你们需要的是深层次的沟通,而绝不是“酒肉朋友"。



第二,限制内心的灾难小剧场。


我们的大脑其实是个高明的骗子,因为它总是让我们陷入想象,而70%的想象其实并不会发生,但是那些场景、感受就好像看了一场4D电影般的真实,尤其对于高敏感人格,那简直就等同于已经发生了。

在PAPI酱的一个小视频里,就很好地还原了敏感人群的思考过程。当同事说了一句普通的评论,她就会立刻往最糟糕的角度去想,自己找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但最后的结论就是,他不喜欢我,我没希望了,我要辞职。


这其实也是一种"灾难化思维”,是一种“庸人自扰”。对于有风险的事情保持谨慎,在做事情前做好最好和最坏的准备其实是件好事,但把结果想象得过于的夸张,就会让自己陷入焦虑。而长期的焦虑,就会严重地影响正常的生活,你会活在极度的恐惧中,你需要放松。


你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到时候再应付也不迟。况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三,划定底线,从容应对冲突。
高敏感的人习惯委曲求全,为别人考虑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心累。其实在一段关系中,付出和索取最后是要平衡的,没有人能习惯一直付出而没有回报,高敏感的人也是一样。
而对于表明底线、拒绝别人和应对冲突,同样是高敏感人群的死穴。怎么说出口,会不会让对方尴尬或难受?会不会是我自己想太多了?处理这些问题时,高敏感人士时常感到恐惧或者不愉快。
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到他们:


1)用文字沟通:发消息可以让你多一些时间思考,然后多次修改措辞,也可以避开面对别人的尴尬。


2)用电话沟通:虽然电话沟通不如面对面沟通,但是可以让你掌握主动权,如果聊得不开心,你可以跟对方说晚一点再打,如果对方对你大吼大叫,你可以选择挂断。


3)及时补充:如果有一些内容当时忘记说,你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再补充,而不是后悔自己没有一次表达清楚。

但沟通的原则始终是,让自己尽可能地敞开心扉,接纳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彼此分享但不试图解释,这样才能进行良好的交流。



不要太在意解释,因为通常来说,解释就是编出来的故事,不解释反而更好

如果你不是高敏感人格,但你身边有高敏感的朋友,希望你能明白,只有这么做,你们的沟通才会更顺利。


3

与高敏感人士的沟通宝典




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高敏感人士,可谓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最想要的沟通模式是什么呢?

以下的总结是大多数高敏感人群的心声:

1)不要大喊大叫,因为那样会让我惶恐,屏蔽你的内容。

2)表达方式太激烈的话,我会受到伤害。

3)你只需要冷静地告诉我你为什么会生气,希望我做些什么。

4)当我生气的时候,请给我一点时间。

5)在我说话时,请不要打断我,或者对我做出愤怒的回应,这会让我无法继续,精疲力尽。

6)冲突让我觉得害怕,我认为这是一种危险。


因为高敏感人士的接收能力太强了,所以巨大的情绪和激烈的态度,会震碎他们的接收器,沟通的目的本是信息的传达,所以采用温和的态度,才是和他们沟通的最佳打开方式。



写在最后



曾几何时,总被别人说“想太多”的我,有时也会怀疑自己。但是自从看了《高敏感是种天赋》后,我被拯救了。

接受自己真实的模样,和自己和解,是高敏感人士走向幸福的第一步。

而我们天生的高度共情,总是习惯为他人着想,善于计划让我们非常靠谱。

正如蔡康永说的:“当我们是大多数人时,我们要宽容。但当我们是小部分人时,我们要勇敢。”

偶尔允许自己偷偷懒,满意自己的与众不同,继续认真地对待这个世界。

高敏感的人生,值得。








参考文献:
1.《高敏感是种天赋》,伊尔斯 桑德【丹麦】
2.《高敏感是种天赋II-践行篇》,伊尔斯 桑德【丹麦】
作者简介:
楚沛冬,10年+外企内部沟通经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智EAP心理咨询师,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心理专家,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十佳心理科普大使”。







End


推荐课程

  •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了解详情
  • 德瑞姆家庭教育指导师

    德瑞姆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了解详情
  • 少儿心理咨询师

    少儿心理咨询师

    少儿心理咨询师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