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网络成瘾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身心健康心理依赖

2021/03/30

前一段时间,我在餐厅吃晚饭,看到一个8-9岁小男孩的妈妈很有耐心地在喂他吃饭,而小男孩本人却捧着一个手机全神贯注地在打游戏,连头都没抬一下看他的妈妈和他的食物。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儿不少见,孩子有时跟父母出去吃饭或者约见朋友,父母会把手机或者ipad丢给孩子玩。

与之相反,也会一些学生的父母抱怨孩子玩ipad,玩手机游戏,没有节制,什么时候捧上就感觉掉进游戏的世界,再也无法叫醒,让他们很生气,烦恼,有时,父母想尽方法限制孩子碰手机,碰ipad,碰电脑,似乎“禁止”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其中,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

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另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网民群体以青少年为主,18岁以下的网民占19.1%,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在其中占比不容小觑。





孩子进入小学后,学会学习,建立健康的人际,享受娱乐的时光都是他们值得去体验的。

其中有一些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沉溺于网络的行为,或是玩游戏,或是在网上跟朋友聊天,这些对他们学习生活节奏,身心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父母也深受这一行为的困扰。

对于这一困扰孩子和父母的现象,我想谈谈孩子沉溺于网络行为的成因,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以及一些简单的应对策略。孩子沉溺于网络的行为到达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成瘾行为



· 01 ·

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或网络过度使用。它包含两个基本特征:1)无法控制自己的网络使用行为;2)个体的日常功能会因此而受损。


青少年之所以沉溺于网络,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亲子关系的质量,孩子同伴交往的质量和他们一些自身的特征



依恋关系的质量与成瘾行为之间有很高的相关度




首先,研究表明,网络成瘾青少年感受不到来自父母亲的关心和支持, 相反,他们更强烈地感觉到父母亲对自己的漠视、冷淡等。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自身无法很好地识别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无法理解和安抚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家庭中归属与爱的需要没获得满足, 觉得孤独寂寞,他们可能会过多地选择网络活动,投入到网络世界需求情感关怀或者安抚

其次,如果父母亲对子女总是过度纠缠,过分干涉或者拒绝否认等,可能会使网络成瘾青少年感到被动和失落,或者对父母有抱怨,指责的心情,促使其采取积极主动的网络行为, 希望通过网络能自主控制自己生活、支配自己行为,显示自己的主体性或者宣泄情绪


此外,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着不同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父亲更多地承担了养家的重任,而母亲会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孩子的教养和陪伴上。

另外,相对于妈妈,爸爸被认为更经常与孩子玩体力游戏,户外游戏等。所以,感觉与父亲疏离的青少年可能缺乏社交技巧和恰当的应对策略,他们通常更容易形成网上人际关系,发展亲密感。而母子关系仅仅是通过影响青少年的孤独感,进而间接地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程度。



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同伴交往的质量与他们网络成瘾行为有着某种程度的关系






同伴沟通良好的青少年对自己的同伴社会接受性更为自信,能够把自己的困难和烦扰与同伴进行交流,争取同伴的理解和帮助,也能够听取同伴的意见,因而,他们沉溺于互联网的可能性更小。

建立同伴友谊是这一阶段孩子很重要的发展需求之一,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同伴比较疏离,害怕遭到朋友的嘲笑,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朋友,会感觉孤单和无助。

而这时他们转战网络,可以更自如和放松地进行自我表露和交流,也可以实践新的社交技巧,更容易建立网上人际关系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青少年在现实的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越加疏离,越容易转向互联网寻求友谊和支持,越可能报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沉迷于互联网而受到影响,也越可能网络成瘾


青少年这一阶段个人的发展特征会影响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




网络虚拟环境是一个理想的自我表现平台 (Iakushina,2002),青少年在其中可以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它可能是一个与现实中的我并不相同的“我”,即虚拟自我,也可能是以现实中的“我”为脚本构建出来的在互联网世界中得到认可的“我”。

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越大,说明个体对虚拟自我的接受程度越高,个体对现实自我越不满,越容易过度使用互联网。

同时,如果孩子对现实生活的学业任务或者休闲时间没有很好地计划和安排,没有很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或者娱乐的节奏,更可能沉浸在互联网的时间,无法自拔。


此外,孩子的情绪表达与情绪调控能力不足,更容易陷入互联网的世界中。他们在现实人际关系中总会遇到困难,时时感到被评价而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过分关注,对同伴之间的取笑和嘲讽可能更为敏感

他们常常处于不良情绪感受中,又无法面对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可能会转向网络进行缓解和补偿,因为网上社交的匿名性和隐形性可使他们感觉更加安全,这样的倾诉和沟通途径更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也使他们更加喜欢互联网上的社交活动,逐渐产生依赖。



· 02 ·

网络成瘾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网络成瘾之所以引起不同人的关注,是因为它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影响。沉溺于网络的孩子,他们的情绪,同伴关系和与家人的关系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另外,孩子在上学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学习。沉迷于网络会严重影响青少年投入学习的时间,干扰他们学习习惯,并成为青少年学习困难和退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Chou & Hsiao,2000; 吕媛,易银沙,邓昶,2004)。


情绪和关系



长期使用网络的青少年,他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迷,易怒或者焦虑不安的症状,尤其当他们不再上网的时候,情绪反应可能会很激烈相对于花时间和心思建立现实中美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容易投入互联网人际关系。

学习生活

长期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常常表现出对外界事物的注意力涣散,同时对网络内容有着特殊而敏感的注意能力,而且很难自控离开网络,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节奏。


我们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困扰,关系也好,情绪也好,学业也好,会促进青少年卷入沉迷网络的世界。

而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的孩子,又会给他身心以及学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这样交互作用,可能会让孩子越陷越深,父母也深受其困扰。

今天我就谈几点父母可以尝试的技巧,更好地帮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



· 03 ·

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网络成瘾




父母需要跟孩子建立安全亲子关系,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多一些丰富的亲子活动






消除心理依赖是根本解决成瘾问题的关键我们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忽视,过多纠缠,过度控制等都可能导致孩子“逃到”网络的世界。所以,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可以依赖和归属的关系。

父母以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对孩子的困扰多一些关心,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对孩子的情绪有一定的觉察和理解,也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而且安全的亲子关系得从小建立

因为我们关注沉溺于网络的孩子已经进入小学阶段,同伴交流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父母也可以帮助有人际困扰的孩子在学校或者其他活动中建立健康舒服的关系。


另外,平时孩子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候很需要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即全然地与孩子互动或者一起玩闹,时间不需要太长。

这时如果父母能带孩子多玩一些不同类型的游戏,诸如到户外踢踢球,爬爬山,逛逛公园等,让亲子互动时光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也从中学会更多样的方式放松自己。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跟孩子一起录制有趣的亲子娱乐的视频一方面可以保存一份属于你和孩子共同娱乐的回忆,也可以启发孩子利用互联网实现更多创造性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给观看你们视频的人带来一些启发和愉悦的体验。



父母需要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包括上网的习惯




孩子已经进入小学阶段,需要慢慢学会自我管理学习和生活。对于6-9岁的孩子来说,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慢慢建立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娱乐习惯,这样孩子慢慢也学会了自主管理学习和娱乐生活。这里聚焦在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上网习惯,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 父母可以提前跟孩子探讨如何健康地使用网络对于孩子浏览的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监控,不登陆黄色或者暴力等网站。




  • 共同商量一个适度的上网时间。对于青少年而言,适度上网的总平均时间为每周 9. 30 ± 0. 62 个小时、每天 1. 40 ± 0. 11 个小时。因此,我们建议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时间限度为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每周不超过十个小时。




  • 利用互联网辅助孩子拓展知识。比如,父母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工具给孩子报有意思的课程,为孩子创造远程学习的机会。




  • 接纳孩子可以通过网络游戏等获得愉悦或者放松的体验,甚至利用互联网让孩子有更多地创造。Ted演讲中介绍了12岁的美国男孩自学成才,开发了有意思的app,在学校还成立了app的社团,带领孩子们开发app,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儿。或许,爸爸妈妈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启发孩子进行更多创造性的事儿。


话题讨论

你也为孩子沉迷网络而烦恼吗?
你用过什么办法来解决?
有哪些经验
请在评论区与大家分享吧




-End-



推荐课程

  •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了解详情
  • 德瑞姆家庭教育指导师

    德瑞姆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了解详情
  • 少儿心理咨询师

    少儿心理咨询师

    少儿心理咨询师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