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心理文章> > 文章详情

2020/02/29

文|琳晨

来源|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


日本的吉田女士每周3次在某初中担任心理咨询师,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自己的诊所近来对于孩子们沉迷于玩手机或游戏而停不下的现象,已接到多位家长的电话,请求她的帮助,且众位家长所担忧困扰的问题具有一些共同点。
以下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大家可自行对照,看看有哪些是说中了呢?

1
手机与游戏上瘾的孩子在生活中可能有的症状

l 孩子在家几乎都在玩手机或玩游戏;

l 玩游戏一直玩到半夜,导致早晨起不来;

l 休假时(周末、暑假等)也整天在玩手机或游戏;

l 孩子和家长共同制定行为规则,孩子却遵守不了;

l 提醒孩子注意减少玩手机后,孩子暴躁反抗;

l 没收手机后,孩子想办法夺回;

l 即使和孩子再次商讨确认过手机使用规则后,孩子仍不能遵守;

l 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

l 孩子没有发现自己是手机成瘾或游戏上瘾。

以上10个现象全中的孩子相信也不在少数,只中几条的孩子们无疑也是接近上瘾的“预备军”了。趁着现在我们都想为孩子做些什么,我们应该尽早打好一个心理上的“攻防战”。但是具体该怎么做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沉迷于手机或游戏呢?

当今时代,孩子们大多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但并非所有使用智能手机的孩子都有手机依恋症(手机使用上瘾)。那么这两者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在我担任心理咨询师的初中,我对其新生的手机与游戏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后,我发现,其中虽然也有入学时已有此依恋症的孩子,但大多数孩子仍然能遵守家人制定的使用规则。


2

三种孩子的特征

无手机依恋症也不会沉迷游戏的孩子特征:

l 除了手机与游戏外有喜欢的活动;

l 能够自己给学习、兴趣活动、玩乐等进行优先排序

l 能活跃积极地与家人的对话

容易得手机依恋症、容易沉迷游戏的孩子特征:

l 除了手机与游戏,对其他活动没有兴趣

l 不认同只要努力就会出成果的观点

l 家人较为忙碌,与孩子关系比较冷淡

l 那么,有手机依恋症的孩子与沉迷游戏的孩子有什么共通点呢?

手机依恋症・沉迷游戏的孩子特征:
① 对自己无自信
→ 从小学时就不爱学习,对自己没有自信
→ 自己曾经有自信的事情(比如体育方面),有一次觉得自己没做好从而失去了自信

② 孤独
→ 与家人关系冷淡
→ 朋友少或与好友之间产生了距离
→ 没有为之热衷的事物

③ 没有可以认同自我的场所
→ 由于自学能力差和问题行为多而经常在学校受到警告
→ 即使在家里也经常被骂,被要求成为一个好孩子

④ 本人的气质
→ 热衷于一件事物时会废寝忘食
→ 不擅长切换(转换)状态

⑤ 智能手机和游戏正在成为立足之地
→ 对孩子来说,只有当他在玩智能手机或玩游戏时才能无忧无虑且充满乐趣→ 通过智能手机和游戏交到的朋友对自己来说是最重要的朋友


以上这些是容易引发孩子手机上瘾与沉迷游戏的要素。而且,
由于智能手机和游戏成为孩子唯一的心灵寄托来源,只是粗暴地拿走手机或制定手机使用规则是不能从根本改善其状况的,反而会加重亲子关系的恶化。


3
那我们应如何去帮助这些孩子呢?


对那些热衷于智能手机或游戏的孩子们来说,如果有一个可以获得乐趣的途径,而非智能手机和游戏,或者能有个可接受其自我,使他们觉得很安全的地方,就可以摆脱成瘾和沉迷。
首先,家长要做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否可以让孩子放松,可以在客厅悠闲放松,一家人可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这不需要刻意安排,自然就可以做到。了解孩子正在全力以赴地做些什么?如果孩子愿意告诉家长,家长也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试着做做看。
总而言之,
从构建每天能与孩子聊天的关系开始然后,再进一步摸索除了手机游戏以外能与孩子一起做的事。让我们努力解决孩子如今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一个感觉到“自我”能被接受的地方。

这些孩子无论是学校生活还是学习方面肯定已经出现问题,这时候可以找班主任或心理咨询师谈一下。我不建议轻易地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来改善这个问题。因为有必要先掌握一下孩子本身的烦恼是什么,以及烦恼已经到达何种程度,再设定符合孩子能力的目标。创建一个可以让孩子觉得努力就会有结果的环境至关重要。
如果要掌握孩子本人的能力,
推荐去当地的教育中心做个关于儿童发育发展的检查。虽然发育测试经常被误解为检测确定孩子是否存在发育障碍问题,所以有些家长可能会拒绝。但是,在不了解个人能力的情况下,不能为孩子设定出一个合适的目标。而由于目标的不恰当,反而会造成让孩子感到无论怎么努力仍旧得不到回报的无力感。
需要明确的大前提是,在进行发育测试时,个人或家长必须了解其目的并且将测试结果用于改善孩子的日常生活。至于检查结果的分数高低需要好好地理解,结果的说明也极为重要。如果家长想知道是否应该进行发育测试,需在了解其好处后再做出决定。

总结

心理咨询师能为手机依恋症、沉迷游戏的孩子提供的治疗主要是提供以心理疏导为主的咨询服务,以此促进本人的自觉性,但不提供药物治疗。但是,如果孩子本人认为智能手机或游戏对自己来说是唯一的安身之处,那么可能就不能完全认识到父母对问题的担忧。
能为一个没有自信、坚持守护内心唯一的安身之处的孩子做些什么,并非以高姿态去指导或指责孩子,只需强调对孩子本人的爱而已。我认为告诉他们保持原本的自我就非常好。有的家长听后恍然大悟,然后他立刻想从第二天开始对家庭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善。但是,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有些家长脑海里清楚是怎么回事却烦躁不安,依然做不好自己想做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在支持引导家庭与孩子个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内如果有心理咨询师,请务必寻求帮助。有些地方的自治团体也为孩子和家长设有相关心理咨询机构,可与他们进行咨询。


推荐课程

    热文推荐

    全国客服电话
    400-820-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