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疫情情绪心理防疫

2020/03/05

文|陈敏

文|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

2020的这个鼠年春节,打开方式是不外出聚会、不串门拜年,举国上下只提倡一个字----“宅”!这似乎是老天爷给中国人开的一个大玩笑,突然扔下一枚名曰“新冠肺炎”的炸弹,并附上极强的隐性传播特性,吓得爱热闹的中国人在一年当中最该闹腾的时节却不得不宅在家中,有的人因此闷得发慌,闲得无聊,呆得抑郁,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就都来了。 德瑞姆心理咨询中心的助理们和咨询师们为尽快给来访者提供服务,从大年初六就开始投入到线上的工作中。这段时期,预约心理咨询的来访无论是复约的,还是首访的,大多处在一种不安甚至恐慌之中。普通人会如此,那么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人士就一定可以完全淡定吗?他们会经历怎样的心态变化呢?这场疫情对于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就让我来采访一下咱们中心的几位咨询师,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疫情的?他们对于这场疫情又有什么样的见解?

01

Q1: 当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之时,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有什么想法吗?做了什么吗?

咨询师庄淑婕:当时心情有些惊讶也有些害怕,不知道这个情况会不会影响到上海,也担心未来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咨询师王晨:武汉封城之后,远在北方老家迟钝的我,也嗅到了灾难的味道。每天量体温,少出门,取消所有聚会,出门戴口罩。在一系列紧急措施之后,我感受到一种莫名的焦虑,包括群体焦虑的感染、闷在家与家人不得不碰撞出火花的处境、独处时的内心躁动……那时我便知道,疫情从武汉爆发,但这是全中国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失序中避无可避。

咨询师郑芳:122凌晨在微信上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疑惑、震惊、担心、庆幸,一股脑袭来,久久不能平静。震惊的是,武汉作为一个庞大的城市载体,在封城之后,千万人口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我有很多老师、同学生活在武汉,那一刻,围城,隔开了交通,但却从未隔开关心。很幸运的是,师长同学一切安好。从封城那一刻起,我也看到了不同群体勇于面对问题的决心。这决心虽然下得痛了些,但是再没有迟疑。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

咨询师雷复英:当得知武汉封城的消息之时,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警觉,这么严重了,同时感觉到武汉这样做非常具有牺牲精神。因为我老家是湖北的,我为家乡的人们祈福。我能做的就是定期联系家乡的亲人,看看他们怎么样了。所幸他们都平安。

咨询师王建玉:武汉封城的消息是在深夜发出的,彼时尚未入睡,看到消息心惊肉跳,感觉一场大的灾难正在发生,因为离得远还没有切肤之痛,只是稍稍缓了一口气。在钟南山院士发布信息说人传人后立即订购了口罩、打了五六个电话说服亲人退了火车票,不要回湖北过年,取消了过年的一系列计划,进入到蛰伏状态。

咨询师宋文哲:一开始的阶段过得挺乱的,也经常看这些消息,然后,各种情绪都出现,比如担忧、愤怒,对湖北、武汉处理得不及时有愤怒,现在想起来有些情绪是过火了。这也反应出当我们感到无力时,会将这种无力感转嫁到他人身上,投射到他人身上,然后对他人产生愤怒。

咨询师文慧:当时不在国内,对国内的情况不能实时了解,基本是通过微信群里的同行、朋友的分享才知道一二的。春节后回到上海,自觉在家隔离14天,上海还一直处于管理有序的状态,生活上没有什么影响,心理圈子里各种危机干预的课程、讲座,来自武汉和各地疫情的新闻、焦点冲突,充斥着每天的生活。

(记者:面对突发的灾祸,心理咨询师第一时间也会涌出人的本能不安和负面情绪,但很快就会自我觉察,快速调整,恢复理性和内在秩序。其实,当人们可以接纳和拥抱自己的不良感受时,往往正向的转化就开始了。)

02

Q2: 近期,宅在家里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有什么趣事或印象深刻的感受分享吗?这期间自己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吗?

咨询师庄淑婕:这一段在家宅居生活主要做线上咨询和准备CAPA考试,生活的不确定感更强了,有些轻微的失控,更容易感到焦虑。神奇的是网络咨询量上涨很快,几乎天天有新预约,导致我不得不全面关闭线上的预约通道以免咨询量过载。

咨询师文慧:宅家的最初几天,会有一些扰动,也因隔离在家,不与外界接触,现实感有些模糊。慢慢调整自己的作息和时间安排,有更多的时间看书,坚持运动,选择一些专业的课程学习、阅读心理援助的专业资料,于是越来越能够找到自己的重心,也开始享受不受干扰、安静缓慢的生活节奏了。除了不能和来访者面对面咨询,其他都处于舒适的状态,皮肤也变好了。虽然这次是外在事件给了一次静心的机会,但也的确是给了我们真实的体验,让心灵独醒。

咨询师王立杰:春节前我本来就期望可以回到一个被照顾并且可以休养生息的孩子状态,打算利用假期在家里(安全的容器里)多休息,少和外界交流和互动。这是我当时的心理需求。疫情开始逐渐被重视并且要求居家自我隔离时,外界环境刚好给了我所需的正当且安全的环境。于是我一个人充分利用了这个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处于心理上的退行状态,每天就是吃饭,睡觉,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行。我的情绪相对比较低落(类似于颓废),但是我保持着自我觉察。打个比方,这就像在一个安全岛上,有点与世隔绝,现实中成年的我照顾着心里的那个退行了的小男孩。在这个状态下,我的主导情绪是那个退行的小男孩的情绪,因为小男孩处于一个安全的被照顾的感觉状态,他就没怎么感觉到外界疫情对他的冲击。

咨询师邬春华:曾经期待可以有长假休息,但是当被休假后,感觉和主动休假是不同的。而这次被动待在室内,体验到很多以前没有体验过的内容,被平时忽略,一直处于快速和没时间的状态而错过的生活体验。最真实的生活:用心去吃饭,去保持健康,甚至有和我们祖辈的生活心灵相通的感觉,体会他们曾经的生活经验,最朴实也最踏实的、最简单的生活需要。这段时间的这个体会,特别温暖。

咨询师雷复英:宅在家里看书,看电影,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还有健身,学习病毒相关的纪录片和文章。印象深刻的感受是:没想到疫情的好处是能够多出很多家庭团聚的时间。因为先生在外地上班,平时只有周末才回来,这下子能常呆在家,我挺高兴的。我喜欢一家三口都在一起的感觉,而不是平时只有我和孩子两人。这期间自己的心态比较平稳,就是偶尔觉得时间利用得不是很好,有时会12点才睡觉,有点不满意。后期通过逐渐练瑜伽,时间能掌握得更好一些了。有时也会原谅自己。年龄到了,道家心态也上来了。这次疫情像是一种提醒,让我再次意识到无常的存在,因而对身边的人更珍惜,对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再次提醒。

咨询师王建玉:宅在家里的感觉很有趣。这么多年来如此长时间的一家人天天厮混在一起的机会到现在为止,仅此一次!最好玩的是,复工延后的生活内容减少了,在看完了几部电视剧、几本小说之后,不自觉地对家务进行重新规划和分工,家里原本对做饭没有概念的男人们,现在做得有模有样!

咨询师宋文哲:年初二时就开始做了一些调整,制订了日常计划,每天要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让时间不虚度。以休闲为主,兼顾学习。看电影、闲书,最重要的就是给家人做好吃的,每顿饭都认认真真地去做,变着花样地去做,到现在厨艺大涨,非常受家人欢迎。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增进了和家里人之间的感情。当然,自我封闭在家里,也免不了感觉到有些单调乏味,和家人的互动就多采取肯定、表扬、赞许、吹捧与自我吹捧相结合。这就是调整家庭气氛。还有学习:这是为复工的准备,学习是心理咨询师一辈子的事,年初七就开始学习了。

咨询师王晨:面对灾难,如临深渊,我们看向深渊,除了痛苦和绝望,是否还能看到一丝光?从老家回到上海,我一头扎进了厨房,里里外外地清洗,然后每天变花样地做饭,在群里交流着心得;卫生间也不放过,花了一个下午就擦得像新的一样;在和孩子陪伴的过程中,我恢复了童年的记忆,带着女儿缝沙包、踢毽子……在所有的生活劳作中,我竟感受到岁月静好的安宁。房子的墙壁无法阻隔的焦虑感,在洗刷、整理、归类、烹饪的过程中净化了。就像求雨者的故事,老者恢复的秩序,便是大自然赋予每个人生活的秩序,它不在上下班的匆忙里,也不在勾心斗角的角逐里,更不在熬夜追剧的外卖夜宵里……而是在平凡的日子里。从日常的自我照顾中、饭菜中、针线中、整理中连结自己的身体感受,从中寻觅自己的个性,跟随自己的内心,将日子活在自己的个性当中,这便是灾难当中的那一丝光,我们都应当从中得以救赎。

(记者:疫情期间,咨询师们的居家宅生活,有对个人的自我照顾、有对家人的温暖陪伴,还有对来访的专业帮助,说明即使足不出户,人们也可以让生活过得很有质量、很有价值、很有滋味。面对困境,是选择心随境转、怨天由人,还是选择境随心移、主动调适,一切皆由你定!)


03


Q3:面对疫情,大家都在时刻关注物理消毒,84消毒液、75%的酒精、免洗洗手液等等随时在用,那人们是否也要做好心理消毒呢?对于疫情期间的心理防疫,有什么建议呢?

咨询师庄淑婕:既然一切已经发生了,就尽力面对吧,相信自己比想象中的更有能力面对。除了生死,没有过不去的坎。

咨询师雷复英:心理消毒我建议每天做10分钟的冥想,专注于呼吸的进出以及身体的感受,对于平复情绪很有帮助。

咨询师王建玉:在家呆着时,并未时时勤拂拭,居家状态并不需要多少的消毒措施,只有外出归来需要做好消毒工作。我觉得做好自主隔离是最重要的,过度消毒反而不利于健康。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感觉到极大的恐慌、愤怒、焦虑、无力、绝望,并且体验到睡眠困难、行为紊乱、反复思索乃至无法安心生活,是需要好好审视并且帮助自己的。对于疫情期间的心理防疫,易乐观、从容,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疫情新闻保持适度关注,将时间投入到此时此刻的生活中。确有困难者,应当寻求医院及心理机构的专业帮助。

咨询师王立杰:可以尝试觉察自己内心的恐慌感,恐惧感,焦虑情绪等等,同时在心理上也让自己暂时和外界做些自我隔离的尝试,尝试着在心理上让自己呆在一个安全处所,修养生息。具体怎么做呢?首先,让自己在心理上和外界的危险做一个隔离,呆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其次,让自己回忆一个非常安全的心理/情绪体验过程,把那种情绪体验不断的体会和巩固。最后,让自己呆在这个安全的情绪里,强化它在你心里的存在。如果你的情绪总是被其他念头带着跑偏,不用着急,再让自己回到这个安全情绪就好了。没事的,一次次被带着跑偏,那就一次次让自己回到安全情绪体验!

(记者:疫情期间,要适度物理消毒,更要积极心理防疫。觉察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学会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尝试各种有效方式化解。确有困难者,还需求助于专业机构。)

推荐课程

  •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国际NCDA认证双证班-青少年生涯规划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师

    了解详情
  • 【上海心理学会】春雷计划 · 家庭教育指导师

    【上海心理学会】春雷计划 · 家庭教育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了解详情
  •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上海心理学会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了解详情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