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你什么都有,为什么还抑郁?”
4月27日凌晨5点在长沙某小区内,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5个月大的女儿跳楼自杀。
死者苏女士今年37岁,是一个海归博士,她丈夫也是一个博士。两人工作都不错,丈夫在某科研单位上班,她在一家机构工作,两人还有一个7岁大的孩子。
高学历,有稳定工作,两个孩子,苏女士的家庭看起来很幸福,为什么要带着女儿跳楼呢?
原因让人悲伤,苏女士的死可能与其患有抑郁症有关。
事发当天,苏女士的丈夫因为加班,一直到凌晨4点才回到家睡觉,苏女士凌晨5点跳楼身亡。
知道妻子带着女儿自杀后,苏女士丈夫非常悲伤,他一边哭泣,一边不停地自言自语:
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我的女儿,为什么要把她带走?
把我女儿留下好吧?
苏女士丈夫的这些话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争议,有网友说:
什么都不要,只要她的女儿,凌晨4点回家,抑郁不是没有原因的。
苏女士患上这么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她的家人没察觉吗?
一名家属对记者说:之前有一点症状,但没想到有这么严重。
家人明知她病了,却不重视。
丈夫口口声声“我只要女儿”的决绝,也许,就是这位妈妈抑郁到自杀的根源。
有网友说:她是成年人,这是她的选择,不应该让孩子陪葬。
更有偏激的人在喊:她自己想去死可以,为什么要拖上孩子!
当抑郁症患者情绪严重低落,感到人生无望,决定以自杀来摆脱痛苦时,想到自己的亲人活着也会遭受“痛苦”,于是将自己的配偶或儿女杀死后自杀。
这些自杀的妈妈,都可能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可遗憾的是,即便这么多新闻出现,“产后抑郁症”也还是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到底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在生育后,由于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变化,造成精神、情绪、行为的紊乱和不良变化。
只要对产后抑郁有一定的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绝对不是一位母亲的狠心,而是她活着太痛苦了,又放心不下孩子,索性一起“解脱”。
曾经有个新闻,一位产后抑郁患者的婆婆说起自己的儿媳:
我一直知道她有“忧郁症”,我告诉她你要想开一点,你有儿女有老公有房子,什么都不缺,好好休养,会治好的。
这也是很多人,对产后抑郁的认识——
你就是想不开,你什么都有,日子这么好,干嘛还“作妖”?
那些什么都拥有的人,却依然对生活绝望,才是真的冰冻三尺。
调查显示,60%~80%的女性在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其中20%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把不见血的刀
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丘吉尔有一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黑狗”后来被引申为抑郁症,一个人难以摆脱的阴暗情绪。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条名为《我有一条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郁》的广告,生动形象揭示了抑郁症患者的无声呐喊。
这也是一名患上产后抑郁的妈妈,全部的心路历程。
“每当黑狗出现,我都会感到空虚,生活也慢了下来。
这个世界好像所有人都在享受生活,我却只能与黑狗为伴。
那些曾经带给我快乐的事情,突然消失了。”
那条“黑狗”一直想要吞噬他们,别人却看不见,无法帮忙。
抑郁情绪不能被别人接纳,抑郁症患者自己也觉得那是羞耻的。
“在社交场合,它总会找出我的自信,将其赶跑。
我还怕被人知道,担心别人议论我。于是我很用力地把它藏起来,隐藏情绪的生活,让人筋疲力尽。”
每天假装一个元气满满的正常人,不想被人担心,只能自己消化黑暗。
抑郁症患者看起来神经质,不好相处,可他们不是故意的,而是“黑狗”夺走了他们的温情与爱,让他们害怕一切,连阳光都不敢触碰。
最后,他们被浓稠的黑暗包围,失去了所有知觉。“黑狗”带他们离开了这个明亮的世界。
孤军奋战、奋勇杀敌,又缴械投降。
整个过程,没有一滴血,却足以杀死一个人。
每一个抑郁症患者表面的风平浪静下,都暗藏着内心的波涛汹涌。
了解抑郁“大黑狗”的习性,
是走出抑郁的第一步
一个人因为胃痛去医院寻求治疗,而产生胃痛的原因各不相同的,例如,胃炎、胃穿孔、胃癌都会产生胃痛,吃多了消化不良也会产生胃痛。
同样的道理,抑郁症的表现形式大同小异,主要的表现是心境低落、易疲劳、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但产生这些表现背后的原因各不相同,应对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抑郁症产生的根源目前有六大类,第一类是器质性的,由于大脑产生了生物学方面的病变,而产生的抑郁,例如脑外伤、脑疾病,这类抑郁症目前无法被治愈,他们需要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据说张国荣的抑郁症便是因为大脑发生了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病变,而导致抑郁情绪无法被控制,最后走向了自杀。
第二类是丧失,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对抑郁这种现象做出解读的人,他认为抑郁是丧失所爱之人后的悲伤情绪产生的,如果这个悲伤不能被表达,悲伤便会转化成抑郁。后来的学者认为,只要跟丧失有关的场情发生,都有可能产生抑郁,这个丧失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一种身份,也可以是一种愿望,例如,人的衰老便是一种丧失,丧失的是青春,所以人到中年或老年的时候容易抑郁,中年时,出现中年危机,老年时,出现老年危机;女人生完小孩后,出现产后抑郁,她在获得母亲这个身份的时候,同时也丧失了少女的身份,有的母亲为了照顾孩子还会放弃工作、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巨大的丧失。
丧失引起的抑郁可以通过哀悼的方式来处理,通过对丧失客体的哀悼,让抑郁转化成悲伤,重新被表达。
第三类是过高的理想化自我,这一类型的人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他会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但在现实中他又无法达到这个目标,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会让他产生巨大的挫败感,一个长期生活在挫败中的人,他的心情又如何好的起来?所以他长期处在一个心境低落的状态中。
因为过高的理想化自我而产生抑郁的人可以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去修正他过高的理想化自我,通过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来减少他的挫败感,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第四类是愤怒转向自身,儿童青少年的抑郁常常属于这一类型的抑郁。有些孩子在被养育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很多愤怒的情绪,当这些愤怒的情绪不能对自己的父母表达的时候,这些愤怒的情绪会被关闭到意识之外,然后被指向自身,变成一种自我攻击。
试想一下,一个每天自己打自己的人,他能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吗?因此,他的愉悦感会逐渐丧失。
自我攻击而产生的抑郁,首先要让被关闭到意识之外的愤怒回到意识中,重新指向父母,让他意识到他对父母是有愤怒的,但这是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的事情, 因为你直接告诉他:“你对父母有很多愤怒,你想攻击他们”,他会说:“没有,我没有想攻击他们的想法”,这种攻击是潜意识层面的,只有当他自己体会到的时候才会回到意识层中。
第五类是脆弱的自尊,脆弱的自尊会让人产生大量的无助感和强烈的负性情绪。这样的人这样描述自我:“我总是没有自信,思想极度消极的人,而且很懒”,这是心境恶劣的表现,心境恶劣是抑郁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程度达不到抑郁症的标准,但又比普通的抑郁要严重很多。
脆弱自尊引起的抑郁,要先修补他的低自尊,通过不断的鼓励、认可和支持,把他的低自尊一点点的垫上来。当自尊被修补好后,无助感、无力感和负性情绪自然也会相应的降低。
第六类是内摄性抑郁,当孩子有一个严厉的、挑剔的父母时,这个孩子会内化一个严厉的、挑剔的父母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成年后,虽然这个严厉的、挑剔的父母已经不在他身边了,但那个内在世界的父母还会继续挑剔他。当有一天,他无法再满足内在世界那个挑剔的父母时,他便会抑郁。
理解式的陪护,是对抑郁症患者对好的治愈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超过9000万,假设平均每位抑郁者有两个关系亲近的陪护者,比如父母伴侣或者朋友,那可能就有超过1亿8000万人,面对抑郁症患者,用心陪护是对他们对好的治愈。
在当今飞速更迭的时代,每个人都压力重重,每个人都很不易,所以在给抑郁者更多宽容的同时,也请大家用科学的方式“尽力而为”。
作为患者亲友,我们可以用以下的六种方式与他们相处。
1、陪伴
抑郁患者会有无助感,并伴随孤独感,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弃儿,世界将他遗弃了,在潜意识里,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抑郁来惩罚一下自己。陪伴这样的人,需要非常有耐心,同时需要常常提醒Ta,你并没有错,一切都很好,你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惩罚自己。
2、不要评价或批判
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只要看事情好的一面而不是坏的一面,"或"这都是你想出来的。你起床走走,就会感觉好些了。"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他们可以选择怎么去感受,却自觉选择了抑郁。这种话不但麻木不仁,更会使你爱的人更加孤立。
3、不要轻视他们的痛苦
"你只是太敏感了"或"你为什么总为各种小事烦心?"这种话等于否定了抑郁症患者经受的痛苦,且完全无视他们是在和一种很难应付的精神疾病作斗争,而不是个人性格上的软弱或缺陷。
4、倾听
患者头脑里时常千头万绪,这些想法要不是牵涉过去,就是在担忧未来,而当下则是一个疾病缠身,有待表达与接受的个体。你成为其倾诉对象,说明他相信你,他愿意把他脆弱的一面全部展示给你看,因为此刻在患者头脑里确实只剩下自己的缺点、不足还有忧虑,而且时不时他的语言还会引起你内在脆弱的共振,让你也陷入恐慌之中,除非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大,并且已经有一个相对健全的价值观体系,否则,倾听者也很容易被患者拉下水。所以,学会倾听,而不做评判,也不与自己内在进行投射呼应是倾听者需具备的素质。
5、倾注爱
爱是全宇宙最有治愈能力的药物了,接受与倾听,本质上也是爱的表现,如若有爱的加入,治愈进程可能会加快很多倍。爱能够给患者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不是孤独的,我是被爱的,我要好起来,我的生命是有所期待的。
6、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及时的帮助他们寻找心理医生,配合必要的药物及心理咨询治疗,才能尽早让他们真正脱离抑郁。
抑郁症需要身边人的高质量的陪伴,而高质量源自于源自真正的理解。希望家人、朋友、爱人,甚至一个陌生人,可以在他们最绝望无助,摇摇欲坠的时刻,可以拉他们一把,希望爱能够照见每一个孤独的灵魂。